陇南市纪委监委网站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陇南:建立“五抓五建”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28 17:10:10

陇南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十三届省纪委三次全会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约谈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关于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进一步强化执纪监督监察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时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和约谈会议,以建立“五抓五建”工作机制为抓手,集中力量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

“五抓”:即抓好五大行动。一是抓好问题线索“排摸”行动。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采取开通网上举报平台、设置微信举报二维码、悬挂举报箱、发放举报监督卡等基层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为群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信访举报途径。通过主动下访、入户走访、现场接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行业和领域开展拉网式察访,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对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建立台帐,专人负责,确保问题线索不流失、不遗漏。二是抓好深挖彻查“除根”行动。每月定期分析研判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涉黑涉恶信访举报,确定一批可查性较强的问题线索开展审查调查。主动与本级扫黑办衔接沟通,凡是司法机关已经依法判决的涉黑涉恶案件,第一时间介入,牵头组织力量开展“挖伞破网”工作。积极与本级公安机关衔接沟通,凡是正在侦办的涉黑涉恶案件,保持同步跟进,严查其中涉及的腐败问题和“保护伞”问题。三是抓好交办线索“清零”行动。建立问题线索快查快结机制,对涉黑涉恶问题线索优先评估处置。凡是省纪委督办转办、市纪委挂牌督办、省市扫黑办重点督办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线索,成立专门的审查组限期直接进行查处;凡是政法机关移交的问题线索,一律核查并反馈结果。加快办案进度,强化办案力量,提高审查效率,确保所有问题线索都在规定时限要求内办结“清零”、“签字背书”、归档备查。四是抓好巡察监督“亮剑”行动。将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作为巡察重要内容,选择问题突出的地区、行业和领域,组织开展专项巡察或机动式巡察,着力发现群众身边的涉黑涉恶腐败、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在扫黑除恶工作中推动不力和失职渎职的问题,为打掉“保护伞”、撕破“关系网”发挥精准导向作用。五是抓好责任倒查“追责”行动。充分发挥问责的倒逼作用,对重视不够、责任不清、分工不明、措施不力的,督促其限期整改;对工作推动不力,有黑不打、有恶不除,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以及对“保护伞”惩治不力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典型问题公开通报曝光,切实保障纪律审查的严肃性。

“五建”即:建立健全五项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的日常联系和信息沟通,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协调推进工作深入开展。会同政法机关建立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协同办案机制、查办结果反馈机制等,定期移送问题线索。健全市县乡纪委纵向联动机制和机关各部室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着力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健全联点包案机制。实行市联县、县联乡、乡联村,实现重点工作和重点案件包抓督导全覆盖。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包抓督导1个县(区),指导县区纪委监委全面排摸和规范处置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建立包案制度,对重点督办案件、重大涉黑涉恶案件,由联点领导全程负责、全程跟踪、全程督导、全程把关。县区纪委监委同步建立联点包案机制,形成上下协调一致,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健全通报曝光机制。结合查处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案件,筛选一批典型案例,通过文件通报、网络曝光等方式定期不定期进行通报曝光,持续形成震慑。建立警示教育机制,将查处的案件汇编成警示教育录,并采取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制作播放记录片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四是建立健全源头防范机制。坚持挺纪在前,注重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理。探索建立村“两委”换届人选征求县、乡纪委党风廉洁意见制度,协助党委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坚持把基层反腐败工作与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有廉政监督员队伍的“探头”和“显微镜”作用,对当地行使公权力人员进行监督,从源头上防止基层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的发生。五是建立健全请示报告机制。加强请示报告,各县区和各专案组对查办过程中阻力较大、人员力量薄弱、技术保障不到位的,及时向市纪委监委报告,重大问题随时报告,市纪委监委积极统筹协调,第一时间予以协助。建立“月报告、季通报、年总结”制度,按时上报工作信息、统计报表、督办问题线索查处情况等,每季度报送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年终上报总结,做到情况明、数字准。(李国文、侯小康)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