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将从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事入手,下大力气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发文、开会、检查考核“三多”问题。
一直以来,基层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干部终日陷于繁琐事务中,每天不是应付办文开会,就是迎评迎检,不但工作没有抓实抓好,还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叫苦不迭。基层本应是落实政策、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最前线”,却深受形式主义之苦,反而成了唱虚功、玩花活的“作秀场”。有基层干部戏言,现在基层存在四个常态,就是发文成常态,开会成常态,检查考核成常态,加班成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现在基层工作呈现出“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的现象。长此以往,不但耗光了基层的耐心精力,磨平了干部的干事激情,更助长起一股不正之风,加重政绩观错位,损害地方政治生态,侵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和认同感。
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是在问题面前害“近视眼”“色盲症”。古语云“扬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去火而已矣。”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正是基于这一点,前不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直指形式主义最突出表现,出实招,打硬招,切切实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为基层减负,不是发个文就能解决,必须让这些举措实打实地落地才能见效。在具体落实中一定要注意防止三种倾向。
一种是曲解或误读。《若干措施》中多有“一般”字眼,此“一般”虽含原则性之义,但并不能当成可为可不为,甚至总拿“特殊”作为借口规避,口头上执行,实际上不执行。
另一种是片面机械落实。《若干措施》中划出了一些硬指标,比如,全省各级各部门会议数量减少30%以上;省级对市州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30%以上。有标准就要坚决做到,但不能唯“指标论”,单纯为了凑数字而不顾具体实际,更不能为减负而减负,把为基层减负搞成了简单化的数字游戏。
最后一种是变“减负”为“增负”。省直部门单位和市州的定位是具体执行者,而不是发号施令者,不能层层再作减负指示,层层再发文开会动员部署,以致“新瓶装了旧酒”,走不出形式主义的怪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基层减负工作才刚刚开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动真碰硬的举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反对形式主义这场硬仗,努力为基层搭建激励担当实干的大舞台,为推动富民兴陇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志磊)